購物車

除了Boost,Adidas還有哪些中底科技?

說到adidas運動鞋,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Boost中底科技的各種鞋款。實際上,除了Boost,adidas還有很多其他的中底科技,比如Bounce、CloudForm等。那麼具體有哪些中底科技?各有什麼特點?這些科技又有哪些代表鞋款呢?這一次,小編就把adidas除Boost的中底科技做個小盤點,幫助值友們更清晰地瞭解adidas的運動鞋款,選擇適合自己的那雙鞋。

1、Bounce

2016年釋出的AlphaBounce跑鞋一經推出,就憑藉時尚的鯊魚腮外形設計和韌彈的Bounce科技中底迅速走紅。Bounce中底依然採用的傳統發泡EVA材料,相比Boost的“踩屎感”,Bounce沒有那麼軟、那麼輕,但彈性、穩定性更好,更適合用於專業運動鞋,比如羅斯、利拉德、米切爾等人的簽名球鞋、一些綜合訓練鞋等。同時,Bounce相比Boost成本要低一些,因此Bounce中底的鞋款通常價格也更低,是adidas當前中端鞋款的重要科技。

2、CloudForm

CloudForm是主要应用在adidas中低端鞋款的缓震技术,同样采用传统发泡EVA材料,同时应用在中底和鞋垫上。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,这是一款追求“云”一般柔软的缓震技术,比较适合作为日常休闲鞋款的中底。

3、adiPRENE和adiPRENE+

adiPRENE和adiPRENE+是愛迪達使用多年的中底緩震技術,但與前面兩者不同的是,這兩種技術都是小塊的橡膠片,adiPRENE多鑲嵌在後掌,adiPRENE+多鑲嵌在前掌,兩者柔軟度一般,帶“+”號的升級款彈性更好。

4、Lightstrike

Lightstrike是adidas今年新推出的中底緩震科技,應用在了哈登的新款簽名球鞋上。Lightstrike也是發泡EVA材料,穿過的同學形容它是改良版的Bounce,具體表現為柔韌性、反彈性與Bounce相似,但重量更輕,同樣適合專業運動鞋使用。

5、A3、A3 STRUCTURE和機械Bounce

這三個是adidas早年的機械緩震技術。最早是A3,用PU發泡材料製作的環形緩震單元,但時間久了PU發泡材料會老化,於是推出了TPU材料的A3 STRUCTURE,機械Bounce則是在優化了A3 STRUCTURE的構造,鞋款整體性更好。

6、Springblade

被稱為“刀鋒戰士”的SpringBlade系列跑鞋,大家應該都比較有印象。同名的中底科技,採用多個緩衝葉片來達到機械減震的效果。據穿過的同學體驗,機械緩震的鞋款硬度較高、支撐性更,、比較適合大體重的同學或者比較劇烈的運動使用。

7、Carbon 4D

應用在adidas alphaedge 4D上的3D列印中底,算是機械緩震中底的終極版了。這個中底與Boost類似,並非adidas自行研發的技術,而是與Carbon科技公司合作研發的黑科技。可程式設計液態樹脂組成了複雜的網格結構,極具未來感。在大資料的幫助下,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密度和構造。3D列印加上第4個維度:資料,就是4D名字的由來。而具體到上腳感受,體驗者表示沒有Boost軟,但中底形變明顯,依然是比較軟彈的,此外,穩定性好、重量較大。

8、天足

曾經adidas招牌鞋底科技——天足,英文為FYW( Feet You Wear),使用Boost材料的英文為BYW(Boost You Wear)。相比前面的各種中底材料技術,天足更像是一種設計理念。材料依然是那些材料,但根據人體足部構造,在不同部位設計了不同的緩震回饋效能,更符合人體工學,體驗上更加貼腳。此外,天足的外觀設計也極具個性。

© 2023, built with love by SHOES-TW.COM
線上LINE客服